评审条款3.9.1.1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B5、全院员工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在临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
分4大类,21小类: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药品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行*后勤及其他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报告的特点
自愿性(强制性报告事项除外)、保密性、非处罚性、公开性和鼓励性的特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强制性报告事项包括
Ⅰ级和Ⅱ级事件
患者自杀
住院患者失踪
产房新生儿被抱错
手术/介入病人及部位选择错误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报告形式
报告形式
适用情形
具体方式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一般情形
员工可通过网络系统报告
书面报告
无法网络报告时
填写纸质的《报告表》报告质控办
电话报告
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下
首先电话报告,24小时内通过网络或书面补充报告
电子邮件
一般情形
z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