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献推荐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疗法
TUhjnbcbe - 2021/3/23 14:45:00

《当代医药论丛》

ContemporaryMedicalSymposium

年第19卷第1期 

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疗法治疗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分析

何 川(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内镜室内科)

摘要:

目的:分析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疗法对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年1月至年12月期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46例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6例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组(n=23)和联合组(n=23)。为聚桂醇组患者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疗法进行治疗,为联合组患者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疗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与聚桂醇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接受治疗后,与聚桂醇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疗法对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聚桂醇;组织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文献编号:

--()01--02

临床上常对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等[1]。上述术式虽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术后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不利于其预后。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逐渐被应用于对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疗中[2]。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疗法对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年1月至年12月期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46例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4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平均年龄为(46.45±5.68)岁。将这46例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组(n=23)和联合组(n=2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P>0.05。

1.2方法

为聚桂醇组患者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1)利用胃镜探查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出血情况并寻找穿刺点。2)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改良三明治夹心法向其曲张的静脉内注射5~20ml的聚桂醇注射液。为联合组患者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1)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注射液的操作方法与聚桂醇组患者相同。2)在同一穿刺点根据患者的病情继续注射0.5~3ml的组织胶及2.5ml的空气。2)用针鞘对穿刺处进行压迫止血后,确认静脉团的硬度。若静脉团未变硬,需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静脉团变硬。告知患者在操作结束后的6~12h内禁食禁水,14d后可进食流质食物,且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1)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其病情转为轻度出血。2)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由治疗前的重度出血转变为中度出血。无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情况未改善,其病情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后,与聚桂醇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治疗后,与聚桂醇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2。

3讨论

聚桂醇是一种硬化剂。该药可使曲张静脉周围的组织纤维化,提高曲张静脉周围的压力,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组织胶的主要成分为氢基丙烯酸酯。该成分与血液接触后可发生聚合反应,使血液由液态转变为固态,进而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疗法对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硬化网

投稿邮箱:zgyh

tytiu.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献推荐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