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动画演示)
上周六晚上,在CBA联赛中,广东东莞银行队再次捧起冠*奖杯,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十冠王。但是比赛中间易建联受伤离场,令球迷万分担忧,事后官方宣布伤情为“跟腱断裂”,在此首先祝福阿联,望早日康复。然后我们回归正题,和大家说说跟腱断裂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疾病,为什么这么多运动员得了这个病之后状态大不如前呢?
会
议
指
出
01
什么是跟腱?
跟腱是小腿三头肌,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下端移行的腱性结构,止于跟骨结节,是人体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对机体行走、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腓肠肌肌腱长大于跟腱长,平均15cm;比目鱼肌肌腱长等于跟腱长,平均5cm。
02
为什么跟腱会断裂?
对于导致跟腱断裂的原因,并没有一致的结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退化论和力学论两方面。在多数跟腱断裂病例中,不同机制之间可能是共同作用、相互联系的,而在个案中,根据人群和运动种类的不同,跟腱断裂可能受某一方面原因的影响较大。
在临床中常见的有两类跟腱断裂高发人群,应该引起注意,一类是平时生活处于相对静态而有意愿间断性参加高强度体育活动的人,另一类是常年处于低强度长时间体育活动的人,此二类人群是跟腱断裂的高危人群。
此外,还有直接外力切割导致的跟腱断裂,比如工厂工地切割伤等。
03
跟腱断裂有什么症状?
直接外伤引起的开放性跟腱断裂伤处皮肤裂开出血,伤口内可见跟腱组织,易诊断。部分患者因跟腱断裂回缩不易察觉易漏诊,后多因提踵无力再次就诊。可于伤时进行捏小腿三头肌实验进行诊断。
间接外力导致的跟腱断裂发生于踝关节背伸位进行弹跳或蹬踏动作时。患者常诉有足跟后方有棒击感,随即出现提踵无力,无法完成蹬地、跳跃等动作。表现为行走困难及推进无力并伴有跛行。跟腱处出现凹陷。接下来的几小时或几天内软组织逐渐肿胀。踝关节后方出现延足跟的瘀斑。
04
怎么诊断跟腱断裂?
病史:急性跟腱断裂者有明确的运动中损伤病史,大部分患者可清晰回顾受伤时脚踝后方有棒击感及弹响,且损伤常发生于踝关节极度背伸位发力时。
症状与体征:提踵受限、跟腱后方凹陷且伴有肿胀或皮下出血点。后跟部疼痛,于小腿远端跟腱处可扪及凹陷,Thompsontest阳性。跟骨结节下移。
检查:最有效便捷的检查方法是超声检查,可明确跟腱是否断裂,断裂的位置。后续的核磁共振成像可进一步检查判断跟腱变性的程度。普通X线平片可用于判断是否伴有跟腱附着部位的急性撕脱骨折。
05
怎么治疗跟腱断裂?
保守治疗
跟腱具有自愈性,因此在出现跟腱断裂后,固定踝关节后断裂的跟腱会逐步愈合。保守治疗的方法为采用石膏固定踝关节处于跖屈位,但具体的固定时间及角度,尚无统一标准。部分学者认为用长腿石膏固定患肢6周后,改为短腿石膏固定4周,然后再行不超过2cm的2~4月前足着地提踵练习,以恢复跟腱功能。跟腱断裂后若采取长期的制动处理,易出现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同时跟腱再断裂的发生率较高,达4.2%~20.8%,但近期研究发现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显著减少跟腱再断裂的发生,因此需早期性功能锻炼,加速恢复。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多样,其选择视术中探查所见跟腱损伤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各种肌腱缝合术以及选择邻近其他腱性组织进行的增加肌腱强度的技术,比如giftbox技术、肌腱瓣加强缝合术、腓肠肌腱瓣翻转、自体肌腱移植、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缝线导出器缝合术、跟腱导航器缝合术、经皮微创手术等等。同时术后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手术的治疗方式亦有伤口不愈合,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及效果不佳的风险。
具体手术的演示,我们看看这个动画视频吧:
06
如何预防?
根据跟腱断裂的流行病学特点可知,间接外力导致的跟腱断裂主要原因是跟腱在踝关节背伸状态下小腿三头肌迅猛收缩所致。没有已知的运动项目有此类的技术动作。故在从事运动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避免跟腱断裂的重要手段。其他已知的与跟腱断裂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激素类药物的局部注射,喹诺酮类药物的的使用等都应尽量避免。超强度、超负荷运动引起的疲劳也是导致跟腱断裂的重要因素之。因而,对于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应逐步增加日常活动量,将周末的集中运动时间分散到一周当中去,且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活动,运动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选择适度的运动量,减少过长的运动时间等,对于预防跟腱断裂的发生均有较大意义。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