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医
TUhjnbcbe - 2021/2/18 1:30:00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的疗效。

方法

将68例腰椎峡部裂Ⅰ度滑脱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5例,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修复峡部裂)和对照组(33例,椎间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JOA评分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牵拉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植骨融合率:治疗组91.4%,对照组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治疗组(25.8±1.5)分,对照组(26.5±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Ⅰ度滑脱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临床疗效良好。

腰椎峡部裂是导致腰痛的原因之一,在单纯峡部裂或滑脱为Ⅰ度的患者多无下肢神经根性症状。手术治疗行腰椎滑脱切开复位、椎管减压、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手术方式。年1月~年12月,我科采用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修复峡部裂和椎间植骨融合两种方法治疗68例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患者,笔者探讨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

①年龄30~70岁;

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但无下肢放射神经根性症状,影像学检查有腰椎峡部裂,无明显椎管狭窄,滑脱在Ⅰ度以内,滑脱椎体间椎间盘轻度退变,椎间隙无明显狭窄;

③病程6个月以上。

排除标准:

①患者有腰痛的同时伴有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症状等神经受压表现;

②Ⅱ度及以上的滑脱,滑脱椎体间椎间盘退变严重,椎间隙明显狭窄;

③无峡部裂的退变性腰椎滑脱;

④影像学检查有明确椎管狭窄及神经根受压表现。

1.2病例资料

本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38~70岁。X线和MRI检查显示滑脱椎体间椎间盘轻度退变,滑脱程度均为Meyerding分度Ⅰ度。

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①治疗组:

采用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修复峡部裂,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6~69岁。病程8~36(16±6)个月。病变节段:L4峡部裂20例,L5峡部裂15例。术前JOA评分(16.0±2.5)分。

②对照组:

采用椎间植骨融合,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38~70岁。病程6~36(18±5)个月。病变节段:L4峡部裂18例,L5峡部裂15例。术前JOA评分(17.0±1.6)分。两组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患者俯卧位。以峡部裂椎体棘突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肉,显露椎板及关节突,并保护好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小关节突关节囊。人字棘定位法在C臂机监视下病变椎体和上下相邻椎体置钉,如有腰椎滑脱,远端椎体钉尾与滑脱椎体钉尾预留适当的梯度,以利于提拉复位,适当撑开椎体间隙提拉复位、锁定内固定。

①治疗组:

彻底清除峡部断裂端瘢痕组织及邻近上下椎板后方软组织,刮匙刮除峡部裂间隙硬化骨质,骨刀将上下椎板、小关节及横突表面打磨形成新鲜植骨床,取髂后上棘自体骨裁剪成条状骨块放在椎板、小关节、横突及峡部植骨,安置引流,缝合切口。

②对照组:

切除峡部裂浮动椎板,行椎管减压,牵开硬膜囊及神经根显露椎间盘,摘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椎间盘铰刀刮除椎体终板软骨,椎间隙前方填入自体颗粒骨压紧,再与矢状面成35°~40°角植入PEEK材料cage,cage后方距离椎体后缘约5mm,螺钉椎间加压锁紧,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1.4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处理相同。术后48~72h拔除引流,常规预防抗生素3d。术后2周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持续佩戴支具6个月。术后定期行腰椎正、侧位及斜位X线片检查,术后12、18个月加做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腰椎多平面二维重建CT检查。

1.5评价方法

末次随访采用JOA腰椎评分(29分法)评价疗效。植骨融合标准:摄腰椎正、侧、斜位X线片及CT扫描多平面二维重建检查评估:有连续骨痂与植骨材料及终板连接,其间透亮区;峡部断裂处有连续骨痂连接。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治疗组80~(90±10)min,对照组~(±20)min;术中出血量:治疗组~(±30)ml;对照组~(±50)ml。两组两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两组患者术后腰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未出现伤口感染。治疗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脑脊液漏,延长引流管拔管时间后伤口顺利愈合;2例神经根牵拉损伤,给予营养神经治疗2~3个月后均完全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JOA评分及植骨融合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治疗组(25.8±1.5)分,对照组(26.5±1.7)分;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3例植骨未融合,治疗组融合率为91.4%,对照组融合率为90.9%,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典型病例

见图1、2。

图1患者,男,46岁,L5峡部裂,行脊柱后外侧植骨修复峡部裂术

A.术前正、侧位X线片,显示L5峡部裂Ⅰ度滑脱;

B.术后2年正、侧位及左、右斜位X线片,显示L5峡部裂已经愈合。

图2患者,女,43岁,L4峡部裂Ⅰ度滑脱,行椎间植骨融合术

A.术前正、侧位X线片,显示L4峡部裂伴Ⅰ度滑脱;

B.术后2年8个月复查正、侧位X线片,显示腰椎椎间植骨融合良好

3讨论

对于因峡部裂导致腰椎滑脱的患者来说,理想的手术治疗应该包括受压神经组织的减压、滑脱椎体的复位及与相邻椎体的融合,从而达到稳定脊柱的目的。行椎间植骨融合不仅可以恢复椎间高度、保持脊柱前柱支撑,同时可以行神经减压。在椎间隙植入cage既可提供前柱支撑,也可使脊柱保持生理弯曲和力线,也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1],被多数学者广泛采用。但是椎间植骨融合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手术风险较高、并发症较多、医疗费用高[2]。腰椎峡部裂是导致下腰痛的常见原因,在单纯峡部裂或滑脱为Ⅰ度患者多不伴有下肢放射神经根性症状,其滑脱椎体间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或者退变较轻,椎间隙无明显变窄,采用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也可达到修复峡部断裂及稳定脊柱的目的,临床疗效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较少、医疗费用相对降低等优点。

但是以下患者不适合采用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伴腰椎Ⅱ度及以上滑脱的患者,以峡部断裂、关节突关节连续性中断为特征,滑脱程度大,前纵韧带、后纵韧带以及椎间盘纤维环等结构破坏大的患者[3],韩世杰等[4]报道,采用单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一组腰椎滑脱病例,术后随访出现复位率、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丢失等现象,也是该术式的不足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