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尿常规检查,但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知之甚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也是肾病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意义
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标就是常说的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查结果为阳性,反应肾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带有几个+。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则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能,常用的诊断指标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尽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但是,单凭一次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这是不准确的。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出确诊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通过做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
临床上经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发现增高则常见于以下一些疾病:
1.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导致的肾损伤、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肾结核、肾结石、肾动脉硬化等
2.肾循环障碍。如充血、贫血、心功能不全等
3.其他疾病。如休克、失水、感染、中*、白血病及肾脏移植等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肾病早期发病隐匿,患者多无明显症状表现,很容易被忽视。许多人就医时,肾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阶段,为后期肾病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养成良好的定期检查身体的习惯,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