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防灾减灾专栏一份地震应急安全手册请收 [复制链接]

1#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防灾减灾安全教育

防灾减灾,科普先行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来了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日常准备从精从细

1

物资储备

地震发生后,水、电、燃气、通讯等生命线会遭到破坏,物资供应中断,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帮助我们度过灾难。

饮用水:日常家中要储备足够全家人饮用至少3天(每人每天约需要3L)的瓶装饮用水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家中有浴缸,可以养成浴缸储水的习惯。紧急情况下,还可以饮用马桶抽水箱里的水。

食品:日常家中要储备足够全家人食用至少3天的食品,食品应便于储存和食用,例如饼干、面包、方便面等。

应急收音机:地震发生后,电视、电信、互联网等通讯基础设施常常遭到破坏而瘫痪,此时无线电信号依然可以传输,收音机能帮助我们及时接收救灾信息,因此平时应准备好使用电池或能手摇发电的应急收音机。

随身携带应急哨:尽可能随身携带或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放置应急哨,震后一旦被压埋,吹哨求救是最有效的方式。

应急照明用品:地震后供电通常会中断,应急灯、手电筒可以为我们提供照明;此外,不幸被压埋时,还可以通过闪烁应急灯、手电筒的光发出求救信号。

应急药品:地震会造成很多人受伤,而震后药品等物资一时难以补充,日常应储备一些可以包扎、止血、固定、处理伤口的急救药品。若家中有慢性病患者,还应储备好常用药。

生活必备品:为了顺利度过震后避难生活,日常应储备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必备品,例如给婴儿、儿童准备好食品、尿布、奶瓶等;给女性准备必要的卫生用品;给老人准备好常用药。

可携带的应急背包:为便于灾后紧急避难,日常应准备好结实、便携的应急背包,最好选择双肩包,确保双手自由活动。包中可储备上述应急物品,食品、饮用水、药品应根据保质期按时更换。应急包要放在家里玄关、门口附近,即使房子倒塌也能拿出来。

2

排查隐患

地震中,很多伤者是因为翻倒、掉落、移动的家具、建筑构件而受伤的,及时排查周围的安全隐患,可以有效降低在地震中受伤的风险。

加固房屋:地震多发地区要注意经常检查房屋状态,加固房屋墙体,日常注意维修保养老旧房屋,及时修理墙体和屋顶的裂缝、木梁腐朽等,大雨过后马上排除房屋周围积水以免浸泡墙基。如果是不宜加固的危房,要及时搬离。

固定家具:应在日常做好家具固定工作,以防在地震时被倾倒的家具砸伤。柜子、桌子等大件家具可以用L型五金件和膨胀螺丝固定到墙上,平时需要移动的带脚轮的家具应随时锁住轮子。

注意玻璃:玻璃门窗在大地震的摇晃中会破碎、飞溅成为伤人的凶器,地震多发区可使用透明薄膜贴在玻璃上,避免地震时玻璃伤人。

清理危险品:及时清理家中的易燃品、易爆品、有*物品等,避免在地震过程中引发事故,造成二次伤害。易燃品:煤油、汽油、酒精、油漆、香蕉水等易爆品:煤气罐、氧气瓶等有*品:杀虫剂等

3

防震演习

地震往往突如其来,震时紧急避险、撤离、疏散、联络等很多事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和困难的环境下完成。提前演习避险措施,拟定好逃生路线并熟练掌握,能帮助我们在地震发生时不惊慌失措,在最短的时间内逃到安全的地方。

●在家中或办公室中

①提前了解房间内的安全地点、危险地点在哪里:安全地点——坚固的家具下面或旁边,例如书桌或其他硬质桌子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危险地点——窗户、照明灯具、悬挂物件、镜子以及较高的未固定家具旁边。

②拟定逃生路线:提前了解家和办公地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哪儿,并规划好逃生路线,挪走挡在出入口的家具和物品。

●在学校①提前教会孩子们在地震发生时如何紧急避险,如果正在教室上课应保护好头部,迅速躲到课桌下;如在操场,则要避开建筑物、电线杆等蹲下保护头部。②提前组织学生模拟震后避难,同学们要听从老师指挥行动,不乱跑、不乱挤,确保震后有序疏散转移。

●在商场、影院等公共场所

①提前了解公共场所的内部环境,观察并记住应急通道的位置;

②提前了解公共场所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以便发生地震时可及时逃到安全地带。

地震来临正确避险

地震正在发生时,大地剧烈晃动,人往往无法稳定行动,而且家具、玻璃碎片、建筑构件等也会翻倒、掉落,此时若盲目行动,受伤几率很大。地震来临时,应先就近避险,保护好头部,待晃动停止、确认安全后再撤离到安全地带。

1

如果你在室内

①要首先保护好头部,蹲下、寻找掩护、抓牢。可就近躲进结实的写字台、桌子、长凳下,或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桌子腿等固定物体,保持身体稳定。如果附近没有可供躲藏的空间,就找身边的垫子、书包等护在头顶,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②一定要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灯具、家具等可能坠落的物体。

③地震发生时不要使用电梯;如果震时刚好在电梯里,应赶紧按下所有楼层按钮使电梯停下,尽快离开;若被困在电梯里,应使用紧急呼叫按钮向外求救。

④如果身处平房,且屋外场地开阔,可在大地开始摇晃后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在公共场所避震的注意事项 在公共场所,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避开吊灯、广告牌、货架等危险物,以免被砸伤。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地方,可就地蹲或趴在排椅旁,并用书包等物品保护头部;②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地方,可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购物框)保护头部。

●老年人避震时要注意什么地震发生时,老年人由于反应速度较慢,更容易受到伤害。掌握以下注意事项能降低受伤风险:①身处卧室——不要面向天花板平躺,应立即将身体抱成一团,蹲在被子中保护头部;②身处浴室——立即蹲下,使用浴室中的小桶、小椅子等物品保护头部。

2

如果你在街道

①地震发生时如果身处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上,应迅速离开各种高大的危险物,就地选择开阔地、公园等避震,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②避险时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可以将书包、衣物等举在头顶,什么都没有的话就双手交叉举在头上十公分的地方。

③注意避开容易倒塌掉落的危险物,例如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天桥、立交桥上下;烟囱、水塔、广告牌、吊车等;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围墙、自动售货机等。

3

如果你在野外

在野外,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环境,选择开阔、稳定的地方就地避震,震后不要独自在野外停留。

①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如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下游涨水,或出现海啸。

②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危险;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危险。

③避开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4

如果你在车中

●乘坐交通工具的人

①首先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②尽可能地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③待汽车停稳后再下车。

●驾驶员①应尽快减速,逐步刹车,靠路边停车熄火;②停车时避开十字路口以免引起车祸,还要让出道路中间;③要赶快离开车子,以免垮下来的物体压扁汽车,造成伤害;④如果正行驶在老旧桥梁上,要减速通过,以防桥梁倒塌被压埋。

地震停止如何脱险

大地震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若不幸被压埋,要尽可能改善自己的处境,稳定情绪,设法脱险。

1

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待摇晃停止、确认安全后,应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转移的同时注意保护自己别受伤。

①摇晃停止后,在能够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处理好周围火源,以免意外引发火灾带来二次伤害;

②转移时,尽量穿着厚底鞋,以免被碎玻璃等尖锐物品扎伤;

③就近转移到应急避难场所、灾民安置点,这些地方应急设施、物资较完备;如果附近没有应急避难所、安置点,就转移到开阔平坦、地势较高的地方,避开变压塔、高压线等。

2

如果被压埋怎么办

地震中,如果不幸被埋压,要最大限度的保证生存、等待救援:

①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压在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气时用湿衣服等捂住口、鼻。

②寻找稳定空间,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可以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③向外呼救,不要盲目大喊大叫消耗体力,可以用金属、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发出呼救信号。吹哨呼救是很有效的方法,哨声比人的呼喊声更具穿透力,所以平时最好随身携带应急哨。

④尝试寻找逃生通道,观察四周有没有光亮,试着寻找、开辟逃生通道,若开辟通道需费时过长、费力过大或不安全时,应立即停止。

⑤处理外伤,如果受伤可以用身上的衣物、能够到的布条包扎伤口,避免流血过多、伤口感染。

⑥维持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解渴、维持生命。

⑦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可燃气体泄漏引起二次事故。

灾后生活注意什么

 灾后生活要正确使用防震棚,注意保护自身安全、保温保暖,保证饮食、饮水安全,防止传染病疫情传播。

1

安全使用防震棚

●防震棚要搭在安全的地方

把防震棚搭在空旷、干燥、地势较高的地方,不要搭在高压线下、危楼旁边,也不要妨碍交通。

●注意安全保温保暖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以防火灾和煤气中*。灾后避难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潮,尤其是老人和妇女、儿童,避免得低体温症危及生命。

2

保护自身安全

①不要随便回到家中,因为余震随时可能发生;

②尽可能远离废墟,那里可能有碎玻璃、钉子等,很容易使人受伤;

③不要到处乱逛,震后可能会发生爆炸、*气泄漏、水灾、火灾等次生灾害。

3

注意卫生预防传染病

①不要随便喝自然水源,因为水体可能已被污染,容易引发疾病;如果没有充足的饮用水,可以利用塑料瓶自制过滤器,将河水、雨水等过滤饮用;

②不吃不洁或腐烂变质的食物;

③不要随地便溺,如果震区气温高,这将会形成传染源,导致水源、空气污染加重;

④按要求接种预防针;

⑤灭杀蚊蝇,清理容易储水的罐子、轮胎等,防止登革热、疟疾等疾病传染。

防范灾后次生灾害

地震可能引起许多次生灾害,火灾,水灾、海啸,滑坡、泥石流,*气泄漏,遇到这些灾害要冷静处理,沉着应对。

灾后心理干预

1

自我缓解心理压力

在灾难发生后,尽快让我们恢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

①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②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的保证;

③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2

对灾民心理援助

①要满足他们基本的食物及避难场所的需要,以及一些紧急医疗救护,最好能够不断提供关于如何简单、准确地取得这些资源的信息;

②对愿意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情感的生还者,一定要聆听,给予耐心;

③给他们提供关于灾难、损失和救援努力的准确信息,有助于他们了解目前的情况;

④帮助他们联系朋友及亲人;

⑤尽量给他们切实可行的建议,使他们可以帮助自己;

⑥尽量让一家人待在一起,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以及其他亲人在一起。

每天认识应急标识

当心塌方

应急物资供应

必须戴安全帽

素材来源:中国国家应急广播网站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