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孢子虫病频发南美白对虾养殖遇瓶颈,塘头 [复制链接]

1#

近期有养虾的朋友反馈,南美白对虾养殖30多天发现孢子虫感染。虾空肠空胃,大小虾,黑头,观察肝细胞不清晰(如下图)。而且感染孢子虫的南美白对虾塘口还比较多,本文就孢子虫的防治问题提几点建议。

肉眼怎么判断对虾是否感染肠肝孢虫依据:

1、养殖到-头左右,对虾光吃料不长个,还会出现软壳虾,棉花虾。

2、吃料最近很差,加不起料,持续下降

3、对虾差异性比较大,有比较多空肠空胃现象

如果这时检测水质正常,基本判断对虾肝肠孢虫比较多,再经过专业PCR检测,根据定量结果判断肝肠孢虫携带量,出控制方案。

肝肠胞虫对对虾影响因素,盐度,密度,传播途径。经过外国专家实验盐度2ppt,15ppt和30pp总结低盐度(2ppt)对虾比高盐度(15ppt和30pp)的对虾更不容易被肝肠孢虫感染,在实践中发现低盐度(0-5格)的土池比高盐度(5-20格)高位池更不容被肝肠孢虫感染。

所以前期在放苗第二天最好开始慢慢加淡水,在对虾苗期进行慢慢淡化,最好控制两天降一格,这时对虾虾苗应激最小,同时注意内服:液肽美,减少对虾应激。

了解下孢子虫这个生物的特点,

孢子虫只能寄生在植物或者动物的体内,不可以在自然界独立生活。寄生的范围广泛,广泛寄生于蚕、蜂、鱼类、牲畜以及人类体内。裹在孢子中才能混到自然界,然后由孢子传至其他生物。孢子虫虫体在空泡内无性繁殖,发育为滋养体、裂殖体,成熟孢子虫裂殖体中含有多个裂殖子,裂殖子被释放后侵入细胞。

再看张显微镜下孢子虫的照片

虾初期感染孢子虫不易察觉,体表和吃食均无明显特殊症状,待虾体内感染的孢子虫数量级非常高以后,虾开始出现死亡等症状,就已经非常严重了。用药治疗的效果一般不好,寄生于机体组织内,并且成熟的孢子虫还有外壳,机体内出现孢子虫本身的血液、体液循环也是不畅通的,机体肌肉组织也不致密。药物杀灭的浓度本身就要非常高,虾机体内用药的浓度极可能造成病虾应激死亡。

要预防就要从能感染孢子虫的可能路径上来阻止孢子虫的感染。

1、虾苗严格检测,预防带病虾苗下塘。

2、放苗前做好清塘工作,每亩使用斤生石灰清塘,将池塘底部淤泥中的各种病原菌包括孢子虫虫卵杀死。预防感染孢子虫。

3、养殖全程保持内服中草药多维等,内服的中药《液肽美》、维生素《液肽美》等本身可以让虾的肌肉致密性加强,配合优质蛋白源的摄入,加上中药中的杀菌除虫成分,可以让虾的肠道组织致密,而且可以预防白便等问题。当前虾感染孢子虫遍布肠道、肝脏、肌肉组织中。根据其感染特性,初期感染就是孢子寄生在胞下和间质之间形成空泡。只要肌肉纤维足够致密就很少可以提供这样的空间给孢子虫感染。内服促进代谢转化掉肌间脂肪,减少肌间脂肪颗粒的存在就可以让组织致密。肌纤维图可以微观展现,如图。组织中要减少的填充物主要是脂肪类。

全程内服效果好,需要减少虾摄食水体中有机碎屑和藻类的机会。所以最好适当的提高放养的密度,大约提高到每亩8到10万尾比较好。然后养殖全程少量多餐的投喂,投喂的所有料都全程拌料。虾的肠道比较短,消化是不充分的,虾很容易吃完很快排完,然后虾又去吃排出去的未消化完全的饲料。所以少量多餐的拌料投喂可以保持虾体内一直有中药等物质的抑菌浓度。

4、平时多用芽孢杆菌,

5、养殖全程坚持少量多次使用生石灰。

茅孢清内含:鹤虱、花椒、乌梅、当归、苦参、川练子等纯中草药成分,无抗,无药残,不伤水体,以穿透肝肠孢虫细胞膜破坏细胞完整性从而驱虫,又能同样原理减少肝肠胞虫造成的肝胰腺和肠道表皮损失造成的弧菌感染,是菌虫双驱。

代理购买咨询拨打王经理

目前+人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