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
本文已取得作者本人授权
文丨知乎网友赤戟
因为小米有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叫华为……
哦,口误,是小麦。粟娘做了上千年的正宫娘娘,按说宫斗技能那是点满了的,怎么会被麦娘这个外来小三取而代之呢?这中间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后宫大戏呢?且容我细细道来……
北方小米的主食地位被小麦取而代之,原因有四:
一.冬小麦这一革命性品种的出现。(内因)
二.来自官府的强力推广。(外因)
三.面食的大规模普及。(内因)
四.耕作技术进步后的产量提高。(内因)
一.冬小麦的出现
商周时期,麦(大麦小麦先后)就已经从西亚传入中国,《左传·成公十八年》中有这么一段:“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说明春秋时期,麦已是中原地区比较常见的作物,不能辨识大豆和小麦成了“无慧”的标志。但是小米此时在中国人饮食中的地位是小麦无法企及的,从远古先人时期,粟(小米)就是*河流域的主食,这种传统延续了上千年,对小米来说,不管是种植技术还是饮食技术,都已经非常发达,而小麦则不然,它的抗寒能力强于小米而耐旱却不如,加上粒食传统和路径依赖,麦还不具备取代小米的资格,但就在这一时期,麦种有了一个革命性的巨变,冬麦出现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巨变呢?冬麦是秋播夏收的品种。中国传统的粮食作物都是春种秋收型的,比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得就是小米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每年的夏季往往会出现青*不接,引发粮食危机,而冬麦的出现给了旱地农业的中原地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种冬小麦,起到继绝续乏,缓解粮食紧张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一点,小麦的种植受到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