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肾病综合征医案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皮肤病新技术 http://pf.39.net/xwdt/150707/4651545.html

刘某某,女,14岁,年7月20日初诊。

主诉:反复下肢浮肿2年余。

病史:患者2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下肢浮肿,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查尿蛋白3+,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连服“甲泼尼龙”治疗,症状时有反复,尿蛋白控制不佳,现激素用量已至3粒/日,遂来求诊。辰下:颜面浮肿,激素面容明显,双下肢浮肿,尿蛋白2+,畏寒,身困,时有腰痠,舌淡苔白,脉沉滑。

处方:真武汤加减。

炮附子9g(先煎)*芪30g茯苓15g

生姜9g白芍9g白术12g

桑寄生12g杜仲15g川断9g

连翘15g泽泻12g车前子9g(布包)

白鲜皮20g

共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并嘱激素用量减半粒。

二诊(.08.03):药后证缓,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加蝉衣9g,续服十四剂,煎服法同前。

其后患者每两周前来复诊,近一个月病情平稳,吾师守方随证加减治之,并嘱患者再减半粒激素用量。

五诊(.09.14):患者下肢水肿已基本消退,近来不慎感冒,出现鼻塞、咳嗽、痰粘不利,舌淡苔白,寸脉浮,尺脉沉。吾师随证调整,方药如下:

炮附子9g(先煎)*芪40g茯苓15g

泽泻12g生姜9g白鲜皮20g

麻*12g五味子12g地肤子15g

蝉衣9g连翘15g竹茹9g

续服十四剂,煎服法同前。嘱再减半粒激素用量。

六诊(.09.28):药后感冒咳嗽症状已除,下肢水肿已消,自觉尚可,月事将至,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去竹茹,加益母草15g、芡实12g,再服十四剂,煎服法同前,并继续减激素用量。

患者坚持每两周复诊,时至年11月23日,患者已停激素2周,满月脸、水牛背已去,下肢水肿未再作,复查尿蛋白阴性,无自觉不适,嘱其坚持服药,随诊调治以防复发。

按语:《内经》有言“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病家畏寒、浮肿,当责之脾肾。腰痠、身困,亦为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腰府,推动肢体气机之征。此即罗东逸所云:“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即欲行以无主制,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激素为纯阳之药,患者长期服用,仍有阳虚畏寒之象,乃大量肾中精微自尿而出,肾精亏虚,阳无所生之理。其反复下肢浮肿,为肾不气化,脾不统水,水气泛溢所致。温肾回阳,四逆汤为优;化气利水,五苓散当先。然四逆汤回阳而不利水,五苓散利水而不温阳,二者兼备者,唯真武汤也。故吾师以真武汤加减治疗本病。

真武为北方司水之神,先圣制方,命名自非无因,乃谓其有扶阳驱寒镇水之功。方中用附子之辛温,可温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白术之温燥,能建脾之中土,则水有所制;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于补水中寓散水之意;茯苓之渗淡,佐白术以建土,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更加芍药敛少阴浮越之气.使水得坎止而归其故宅.此诚有合乎真武坐镇北方,摄伏龙蛇之神力矣。辅之*芪益气健脾;桑寄生、杜仲、川断补肾强腰;泽泻、车前利水除湿,则水肿可去,腰痠可除。或问曰:病家阳虚至此,亦有大量蛋白自下而出,补之善恐不足,何用泽泻、车前以泻之?岂知泽泻、车前不独利水消湿,更能泻肾中邪火,“泻邪火,即所以补真水也。邪火不去,则真火不生,真火不生,乃真水不生也。”(《本草新编》)苟非补肾火,八味丸中,仲景夫子何以用泽泻耶?车前利水之物,古人偏用之,以治梦遗而多效者,亦同此理也。连翘“性轻而浮,升也,阳也”,虽味苦微寒,但其于此方诸热药中,可去性存用,以提升阳气;现代药理研究还证明,连翘对肾病降尿蛋白及消浮肿均有较好疗效。白鲜皮、蝉衣祛风胜湿而除尿蛋白,且从“肾风”论治蛋白尿临床疗效显著。

二诊药后证缓,病情持续减轻,患者坚持复诊,吾师随症加减治之。五诊时患者偶染风寒,虽里证未除,但其表证显著而麻*不禁,亦有太少两感用之麻辛附子汤之意。张师常用五味子制麻*发散之性,故去白芍防收敛有余而解表不足。白鲜皮、地肤子亦为常用药对,其合用更增祛风止咳,解*泻浊之能。患者腰痠早已缓解,且此剂兼顾宣肺解表,故无上方之桑寄生、杜仲、川断。其痰粘不利,乃有化热之象,故加竹茹清热化痰。药后感冒咳嗽症状已除,下肢水肿已消,自觉尚可,月事将至,遂去竹茹,加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芡实益肾固精,补脾祛湿。如此调治近四个月后,满月脸、水牛背已去,下肢水肿未再作,复查尿蛋白阴性,无自觉不适,疗效满意。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